“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挥一个月,美国人就快扛不住了! ”2025年5月,美国沃尔玛和塔吉特的货架上,玩具、服装、电子产品的库存告急标签随处可见。 数据显示,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货轮运输量暴跌60%,一双耐克球鞋价格飙涨80美元,低收入家庭每年要多掏4900美元。 更扎心的是,36%的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70%,连特朗普的关税都打不动。 日本媒体嘲讽:“特朗普该学学历史,中国当年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赢战争,如今靠供应链也能扛住美国的围剿。 ”
2025年4月,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145%关税,试图“逼中国认输”。 但现实是,美国港口集装箱到港量暴跌60%,5月中旬全美零售商将面临库存危机。 沃尔玛和塔吉特的高管直接警告白宫:“再不停手,货架就空了! ”
中国商品早已渗透美国人的生活:36%的进口品类(约1580亿美元)占据美国市场70%以上份额,包括手机、玩具、蓄电池等刚需品。 更有24%的中国商品垄断美国81%-100%的市场,比如电暖器、塑料制品。 美国消费者发现,中国货不仅便宜,还“找不到替代品”。一双中国制造的普通运动鞋原本售价50美元,加税后涨到112.5美元,而越南同款鞋成本价就要70美元。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最先砸中的是美国普通人。 耶鲁大学测算,关税直接推高美国物价3%,每个家庭年均损失4900美元,相当于中产家庭6%的年收入。 更惨的是低收入群体:基础款T恤从3美元涨到7美元,内衣、袜子等必需品价格涨幅超50%。
5月2日起,美国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,连跨境电商买的手机壳都要多交税。 社交媒体上,不购买挑战话题浏览量破1.88亿,年轻人集体抵制涨价商品。理发店老板抱怨:“染发剂涨价12%,我只能给顾客加价,客流量已经少了三分之一。 ”
关税战引爆了美国供应链地震。 得克萨斯州制造业指数暴跌至-35.8,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。 物流公司开始裁员,5月份预计超10万卡车司机和码头工人失业。企业为了自保疯狂囤货:芝加哥汽修店老板提前买够3年的中国产工具,丹佛假发经销商托科每天打电话求供应商“多留点库存”。
高科技行业更惨。 苹果生产线转战印度后,iPhone零部件成本涨30%,但印度工厂效率只有中国的60%。 美国半导体企业哭诉:“中国稀土管制令芯片产能腰斩,恢复至少要5年。”
美国试图用墨西哥、越南替代中国供应链,但数据揭穿真相:2023年墨西哥对美出口1950亿美元,但其中70%的零部件来自中国;越南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涨价4倍,工厂却要从中国进口螺丝和电路板。
更打脸的是,美国对中国依赖越深的商品,越难被替代。蓄电池加税125%后,美国买家发现韩国货贵40%,且交货周期多30天;电子游戏机加税后,索尼PS6因中国零部件断供,发布会直接推迟。
5月2日,耐克、阿迪达斯等76家鞋企联名上书白宫,要求取消关税:“球鞋涨价53%,再不停手我们就倒闭了! ”美国鞋类分销商协会警告,平价鞋厂已无利润空间,库存撑不过2个月。
药企也在反抗。 美国30%的药品原料依赖中国进口,加税后成本激增510亿美元,药价将上涨12.9%。 制药巨头辉瑞公开喊话:“关税不取消,我们只能裁员。 ”
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125%,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预计减少2000-3000亿美元,影响500-1000万个就业岗位。 但中国立刻调转船头:2025年对东盟出口增长18%,跨境电商突破3万亿元,国内市场消费总额达60万亿。
反观美国,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10%,GDP增长预期从2.4%下调至-1.4%,衰退概率飙升至90%。 纽约街头,二手商品交易量暴涨200%,底层民众开始囤积打折罐头。
特朗普的“七伤拳”误伤盟友。欧盟汽车被加税20%,日本半导体遭25%关税,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扬言“报复”。 meanwhile,南非葡萄酒趁机抢占美国市场,俄罗斯大豆对华出口翻倍。
最讽刺的是,美国一边加税一边求中国发货。 4月28日,沃尔玛秘密恢复中国商品采购,条件是“关税由美国买家承担”——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。